您当前位置:首页 >>档案政务 >>计划总结
二○○八年全市档案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09-04-22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全市档案工作取得可喜成绩的一年。

 一、体制创新,难点成亮点

 继2003年市政府机关档案管理中心组建之后,市档案局抓住党群大厦建设契机,委托和授权市委办公厅组建市党群机关档案管理中心。这一全新的档案管理模式得到了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该中心于2008年4月正式建立。至此,江南、江北两个中心隔江相望、交相辉映,以其全程化、规范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成为全国档案系统的开先河之举,得到国家局和市委书记杜宇新同志的充分肯定。这是档案系统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丰硕成果,也是在破解难题中凸显的一大亮点。

二、以人为本,服务重民生

早在2007年初,我市就突出强调了档案服务民计民生。2008年,提出围绕民生档案工作建立综合体系(协调体系、法规体系、馆藏体系、利用体系)的思路,从而使这项工作在发展中极大地惠及了平民百姓。一是覆盖面广,种类繁多。全市涉民部门在教育、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衣食住行等六大领域,共规范建立了30余种民生档案。包括涉及群众利益难点、热点问题的信访档案、用工合同档案、环保档案、房屋拆迁档案、口足手病防治档案、粮食购销档案、三聚氰胺奶粉和鸡蛋调查档案等等,初步估算,共计100余万卷(件)。二是健全法规,确保长效。按照国家和省档案局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要求,我市各级档案部门起草了指导性的实施意见,保证了民生档案工作的系统性、广泛性、规范性和长效性。各区、县(市)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完善了民生档案收集、进馆范围和业务标准。同时,对民生档案工作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有效地促进了民生档案工作向纵深发展。2008年,《哈尔滨市职工档案管理办法》出台,对职工档案的安全管理和合理利用等方面作出了规定,成为以人为本、维护职工权益的法律武器。三是工作有序,管理规范。哈尔滨市档案局确立了民生档案工作的五个优先原则,即:优先建立、优先接收、优先整理、优先数字化、优先利用。深入涉民部门,对民生档案信息资源进行调查并加强指导监督,召开经验交流会大力推进。市档案馆建立了婚姻、优抚、公证、现行文件等民生档案数据库。延寿县档案局成立了民生档案服务中心。这些措施都促进了民生档案工作的稳步发展。四是优质便民,群众满意。市档案馆组织人员对未开放的民生档案进行鉴定,能开放的提前开放,全年共接待查阅民生档案4000余人次。探索了函电查询、网络查询等新型服务方式,在省内率先开展了上门送档服务。市档案馆还与市社保局和市知青联谊会联手建立了查阅知青档案的“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提供优质服务,解决了部分知青无法按国家政策参保的难题。宾县档案局利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4万余件工人录用存根,为近万人办理养老保险、享受应有待遇提供了佐证材料。

三、高点定位,领域再拓展

 一是档案效力经济发展。国有企业档案工作以执法促发展,改制企业档案工作以监管防流失,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以服务抓建档。为推动企业档案工作跟上时代步伐,出台标准,开展了档案评估试点。各区、县(市)对289户产权变动的企业进行了登记,对158户改制已结束的国有企业档案形成了处置报告。了解民企需求,采取不同的指导和培训方式,档案工作为提高民企抗风险能力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按照《黑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程序,对27个项目进行了登记,对20个重点项目进行了执法检查。对重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档案进行了监管和验收。围绕农村综合改革和发展,逐步完善了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体系与机制,继续实行村档乡管,开展了“小康示范村”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档。香坊区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归档二十条,尚志市重点开展了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先期建档工作,建立了2121户私有林档案。二是档案服务社会和谐。按照《哈尔滨市重大事项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奥运火炬传递档案、部分重大活动声像档案及时移交进馆。市档案局还对全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建档工作进行了指导和监督。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工作,为提升哈尔滨市的文化品位,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服务,其中,阿城区开展了1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工作。按照《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对1313个市直及各区、县(市)所属一级单位进行了审批,将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档案纳入归档范围,促进了全市各级档案馆(室)档案资源的丰富和优化。2008年9月,市档案馆作为市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正式挂牌,建立了已公开现行文件数据库和网上查阅系统,构筑了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

 四、多措并举,主体更突出

全市档案事业自身发展取得了新成果。一是依法行政有了新发展。在立法方面,与市法制办共同完成了《哈尔滨市职工档案管理办法(草案)》的修改和审定工作,确保了《办法》的出台。在落实执法责任制方面,全面完成了省局和市政府行政执法责任制目标。在行政执法监督方面,广泛征求社会评价问卷100多件,执法力度明显加大,接待受理档案违法案件50起,全年依法向32个单位下发了警告、改正通知,有4个单位受到罚款处罚。二是基础建设有了新突破。2008年,南岗区在原有馆库面积570平方米的基础上,异地增加馆库面积800平方米;香坊区在原有馆库面积450平方米的基础上,异地增加馆库面积750平方米;阿城区一次性解决馆库面积1200平方米;松北区拟解决馆库面积1200平方米。市档案馆建立了档案特藏库和特殊载体库。各区、县(市)档案馆开展了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三是业务建设有了新提升。2008年,市档案局筹办了改革开放暨市档案局建局(馆)30周年全市档案事业成果展。下发了《哈尔滨市档案征集实施细则(试行)》,征集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等人的名人档案、江泽民在黑龙江调研的声像档案等,进一步丰富了馆藏。市档案馆编写了《哈尔滨档案利用实例》汇编、《哈尔滨市档案局(馆)三十年工作大事记》。《中国哈尔滨通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市档案馆新接收进馆档案60751卷(件、盒)。区、县(市)新接收40余种48000余卷专业档案。与此同时,档案的解密划控和鉴定开放工作进程加快。四是网络数字建设有了新成效。数字档案馆开始发挥积极作用,开展了三个试点工作:在公众网上发布馆藏开放档案文件级目录试点,开放市房产住宅局、市总工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级目录12603条;市直机关网上查阅馆藏档案试点,为市委办公厅、市房产住宅局两个单位安装了密钥,在政务外网上开启了远程查询服务功能,提供文件目录约18000条;开展接收市直机关文书档案数据试点,接收哈报集团、市信访办档案进入档案馆数据系统。《哈尔滨档案信息网》网站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在网上展厅举办了全市珍贵档案资料图片展等。《哈尔滨文书档案数据接收格式标准(试行)》正式下发执行,为统一规范全市档案管理软件数据转出格式提供了技术保证。召开了区、县(市)档案局(馆)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研讨会,多数区、县(市)在数字档案馆建设方面增加了资金投入,松北区近两年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上投入60余万元,巴彦县2008年一次性投入13.6万元购置较为先进的设备。

 五、锤炼队伍,素质有提高

市档案局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解决了一些影响和制约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初步形成了保障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新机制的基本框架,档案干部队伍得到了锤炼,综合能力、专业能力以及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市局以“抓班子、带队伍”为主题,召开了第二届区、县(市)档案局(馆)长论坛会,探索了加强档案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新途径。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开展岗位竞聘,使德才兼备的人才脱颖而出。档案科研和宣传工作取得新成绩,在媒体上发表文章50余篇。对档案专兼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了全市档案队伍的整体素质。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黑公网安备 23010902000175号

【关于本站】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