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档案视角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提升档案服务效能
——黑龙江省档案馆实习基地建设工作纪实

 

近年来,黑龙江省档案馆不断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大力建设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推动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规范化管理,先后成为4所省内高校6个专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接纳培养了数百名实习生,实现了高校专业优势与档案馆资源优势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了省档案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利用馆藏资源优势,与高校合作加强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

 

作为省级综合档案馆和全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档案馆是青年学生学习档案管理知识、进入职业角色、熟悉职业环境、提高职业技能的理想宝地。省档案馆拥有大量丰富的档案资源,尤其是研究价值颇高的特色档案资源,包括黑龙江将军衙门满文档案、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形成的俄文档案、反映日本侵略罪行的日伪时期日文档案以及旧中国东北边境开放口岸形成的海关英文档案等。“十三五”期间,省档案馆进一步加快了档案整理及特色档案的开发进程,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业务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档案专业及外文档案整理翻译专业人才,不断完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基础设施设备,推动省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日益凸显。

 

自2007年以来,省档案馆陆续与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签署共建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协议,先后挂牌成为黑龙江大学满文与历史文化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翻译硕士教学实习基地,黑龙江大学档案专业教学实习基地,东北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借助校外教学实习基地这一平台,不仅让大学生在实习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提高了专业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岗位适应性,还逐步在实习基地建立起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成果应用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和研究模式。

 

增强社会责任感,切实发挥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实践指导作用

 

为充分发挥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实践指导作用,省档案馆积极探索,不断优化实习流程,扩大实习规模,加强实习服务,提升实习质量。近年来,省档案馆已连续开展了多次实习活动,由专业的工作人员拟定实习计划和教学方案,组织实习生对馆藏档案进行整理、编目等,并对外文档案进行翻译,同时还指定专业的工作人员为学生答疑解惑,保证实习的效果,目前已经形成一套有效的做法,总结了一些有益的实习教学经验。此外,省档案馆有3名专家先后被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聘为硕士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他们多次赴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讲授馆藏历史档案概况、外文档案翻译、古俄文笔译等课程。

 

为保证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高效运行,省档案馆从制度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实习合作的质量,建立实习生管理制度、项目开发管理制度等,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努力打造高水平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2015年,国家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组到校外教学实习基地进行考察,对省档案馆与哈尔滨理工大学合作建设校外教学实习基地这一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省档案馆在培养外文专业人才方面所做的努力给予高度肯定。

 

自2007年满文与历史文化专业教学实习基地成立以来,省档案馆共接待了黑龙江大学满语研究院6批百余名本科生及研究生。其间,指定专人指导实习生翻译满文档案,开展文件级目录采集工作,查找八旗驻防制度、边疆领土维护、文化启蒙、少数民族社会变迁等珍贵档案,还与相关高校签署了共同开发满文档案信息资源和培养满语人才的协议。

 

自2013年以来,哈尔滨理工大学日语、英语专业翻译硕士,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俄语专业翻译硕士共8批100余人到省档案馆实习,从事俄文、英文及日文档案文件级目录信息采集及外文档案翻译工作。2019年,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英语学院一些学生来省档案馆实习。

 

2019年,省档案馆积极拓展合作范围,与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挂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持续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接待研究生到省档案馆参观学习,不断增强教学的专业性与针对性,大力挖掘利用红色档案资源,为实习生论文研究提供帮助。

 

推动人才培养和储备,提升档案工作服务社会效能

 

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不仅为省内高校档案、翻译、思想政治理论等专业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也为加快馆藏档案开发奠定了人才基础。通过实践,让实习生普遍形成了较为理性的求职心态和职业生涯规划,找准了职业发展定位,避免了盲目择业。其中,黑龙江大学满语研究院通过与省档案馆共建满语教学实习基地,多年来向档案部门输送了多名毕业生,目前有3名毕业生考入了省档案馆,多名毕业生考入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等,逐渐成长为各地档案馆的业务骨干。另外,1名教师以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作为研究对象申报了相关科研项目,目前项目已完成了两期;哈尔滨理工大学翻译硕士教学实习基地有4名实习生将实习期间所接触到的档案史料作为研究对象,完成翻译研究论文;1名教师申请通过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日伪时期档案翻译问题研究”,并将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档案开发中。

 

今后,省档案馆将进一步加强与高校在人才培养、档案资源开发、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努力将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成教学改革实践基地和档案科研基地,大力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积极探索全省高校档案人才、翻译人才的培养新路径,为全省档案事业的发展储备人力资源,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改革创新的精神、精准有效的举措,不断增强档案工作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将“六稳”“六保”措施落到实处。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0月1日 总第3584期 第三版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黑公网安备 23010902000175号

【关于本站】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