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我在国家档案局研究室工作时,我的研究方向是科技档案工作。我有幸参加了国家档案局在大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技档案工作会议。1961年7月研究室撤销后,我在科技档案业务指导处工作了5年多,对这项工作很有感情。
新中国科技档案事业建设是我国独创的
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活动中形成的档案,统称为科技档案(也称技术档案),是国家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旧中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档案管理机构和制度,更没有全国统一的科技档案管理机构和制度。
总体上讲,新中国的档案工作是从学苏联开始的。但苏联档案专家在传授苏联档案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时,主要介绍了苏联文书档案管理方面的情况和经验,没有涉及科技档案工作方面的内容。
1954年,国家档案局成立初期,也仅仅是抓了党政机关的档案工作。当时,国家档案局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大都是搞文书档案和秘书工作的,对生产建设、科学研究工作比较生疏,缺乏这方面的知识。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自然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才逐渐认识到科技档案和做好科技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于是着手调查研究并创建了这项业务。
“要建立科技档案工作”首先是周恩来总理提出来的
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对我国进行了一些技术援助。可是我们有的单位对随产品而来的技术档案资料不重视,只认为是商品说明书,随便乱放,谁要谁拿,丢失情况很严重,给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周总理得知后,认为这个问题很严重。曾派中央保密委员会对国外援助的技术档案资料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在调查报告上批示:“要建立一个技术资料管理机构,以加强技术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
1956年1月14日,周总理在党中央召开的全国知识分子会议上所作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提出:为了实现向科学进军的计划,政府有关部门必须提供技术档案资料,为发展科学研究服务。
1957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一个《关于改进档案资料工作的方案》,提出了“必须建立统一的档案、资料的管理制度”,要“建立国家档案馆和各个专业的档案馆、资料馆”,并由国家档案局进行督促检查。实际上,这里就提出了建立和加强科技档案工作的问题。
当时,科技档案工作的状况比较混乱:大部分研究单位没有技术档案机构,技术档案由情报部门作为资料管理;有的研究单位的技术档案散存在各个研究室和研究人员手里,很多专题都没有系统完整的档案,也无法提供利用;有个别单位,由于科技档案分散在个人手里,技术员在调动工作时,乘机盗窃了大批的档案资料;甚至有人钻工作制度不健全的空子,偷拍机密档案资料。
1958年以来,各工厂、矿山和科学技术研究部门由于工作需要,要求提供更多的技术档案,矛盾更加突出,生产所受到的损失也越来越大。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得有办法,就得有规定,就得告诉他们怎么做。
周总理把解决这一问题的任务交给了曾三,对曾三说:“由国家档案局牵头,和科委联系一下,提出一个方案,尽快地解决这个问题。”
召开“技术档案工作大连现场会”的前前后后
曾三立即召开了国家档案局所有副局长参加的局务会,商量解决办法。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