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被誉为现代社会的血液。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作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下属的一家国有特大型能源企业,本部位于河南省濮阳市的中原油田,近年来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强化高质量勘探、低成本开发,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运行。
中原油田1975年投入勘探开发,主要勘探开发区域包括东濮凹陷、普光气田和内蒙古探区,技术服务遍布国内各区域和非洲、南美、中东、中亚、东南亚等国际市场,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
从1975年至今,中原油田的档案管理伴随着油田发展的步伐,从成立之初不足20平方米的简陋资料室,发展成馆库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库藏档案资料18个门类380万卷(册)的档案资料管理服务中心。中原档案人以优质高效、精准快捷为准则,积极推进档案管理服务油田生产建设、服务油田外闯市场、服务企业和谐建设,提升了档案工作支撑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能力,累计为12万人次提供档案借查阅服务148万卷次,创造间接经济效益7.8亿元。
档案,老油田焕发青春的“活力源”
多年来,中原油田坚持档案管理与勘探开发同步、与项目实施同步、与生产经营同步的原则,让档案服务成为老油田焕发青春的活力之源。
东濮凹陷是一个含油层系多、油藏类型多、非均质严重的断块油气田。40多年的开发,让它像个精力逐渐衰竭的老人,呈现出层间动用不充分、后期资源难以为继等顽疾重症。为深挖老井潜力,中原油田掀起了一轮轮上产攻坚战,档案部门也适时推出了“预约+预审+预提”的档案服务新模式,在审批手续完备、确保不泄密的前提下,将科研工作者需要的档案资料及时送到办公地点和施工现场,提供24小时全天候档案保障服务。仅去年上半年,就向采油二厂提供了地层对比、三维地震资料、单井资料等档案1950余件。相关科研人员根据档案资料开展了濮城油田局部构造再认识、合理注采比分析等12个项目的研究。研究成果应用于濮新3-193井,日增原油16吨,见效164天,累计增产原油2600多吨。“档案资料是我们地质人员寻找地下油流的‘眼睛’,效益大丰收离不开档案的保驾护航,太谢谢你们了!”油田挖出了新宝藏,科研人员乐开了花,该厂地质研究所主任专门打电话向档案中心的工作人员致谢。
强化低成本开发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部署新井成本高、风险大。中原油田内蒙古合作开发项目室为准确把握区块动态,精确描述新井潜力,特地到档案中心查阅了内蒙古及周边地区中康探井、中康3块、中康17块单井的档案361件。通过对档案资料的认真分析和研究,该项目室深化了储层及储层规律认识,在中康17块部署了一批滚动开发井,累计产油6744吨,创造经济效益2710万元。
此外,针对外围科研人员远在前线,查档存在费时费力的状况,近年来,中原油田档案管理中心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的优势,以数字化查询平台为抓手,向油田600余名科研人员下放数据库权限,海量资讯只需轻点鼠标就可实现快捷查询,无须审批、无须调卷、无须跑腿的“三无”服务受到科研人员的一致好评,仅半年的点击量就达1.7万次。
档案,服务外部市场发展的“助推器”
中原油田油气勘探区域主要包括东濮、内蒙古、普光3大地区,共有21个探矿权区块及合作区块,分布在东濮凹陷及外围盆地,四川达州及宣汉,内蒙古白音查干凹陷、二连盆地及银额新区等区块,探矿权面积3.25万平方千米。面对油田做大做强的外部市场,档案人坚持市场拓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为外部市场档案的收集与利用服务开辟绿色通道。
针对普光气田开发建设规模大、周期长、参建队伍多、归档资料多的特点,中原油田特别成立普光综合档案室,选派技术骨干驻扎一线,克服工作繁重、气候不适、条件简陋等困难,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情况,千方百计收集资料,拍摄现场照片1000余张,积累了26万件纸质和实物档案。在建设普光气田地面集输主体工程集气站过程中,普光分公司从马来西亚某公司进口了8套汇管及分离器设备,但设备投用不久即出现了管线泄漏事故。情况反映到该公司后,该公司拒不承认是其质量问题导致了事故的出现。为维护企业权益,普光综合档案室提供了汇管及分酸分离器的设备检验报告、化学分析报告、检测评估报告等档案资料596件,充分证明是设备质量问题导致的运行故障。在无可辩驳的证据面前,马来西亚公司最终赔偿普光分公司180万美元,并返修了全部8台汇管及分离器设备,保证了普光气田的生产运行。
近年来,随着油田海外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大,中原油田专门成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