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档案视角
“干”在实际行动中 “确”到农民心坎上
——河南省新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工作侧记

 

在河南省最南端,有座美丽的小城——新县。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由于这里地形复杂、地块分布零散,土地确权测量工作开展起来较为困难。此外,因该县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人口信息采集、挨家挨户核实确认,以及与每位外出务工的户主签订合同等工作也成为一个个难题。

 

为确保土地确权档案资料齐全、完整、规范,公公正正地给农民颁发土地权证,自2015年4月全面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以下简称“土地确权”)工作以来,新县农业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采取有力措施,将土地确权颁证与档案管理工作同步推进,切实把土地确权档案工作“干”在实际行动中,“确”到农民心坎上。

 

提高认识 应收尽收 把好土地确权档案工作第一关

 

“新县土地确权档案工作追求真实精准,要求科学规范,所以从一开始就要提高对土地确权档案工作的认识,就要重视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工作。文件资料的收集是土地确权工作的第一道关,务必把好这道关。如果第一手资料收集不齐全、内容不准确,就会为后续工作埋下隐患”,一见面,县农业局局长张传德就向记者介绍了自己对土地确权档案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为把好第一道关,县农业局要求将档案工作列为土地确权工作重点,而人口信息、地块信息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则是重中之重,务必要从土地确权文件资料收集的各个环节入手,做到应收尽收。凡需归档的文件材料应确保真实有效,做到字迹工整、数据准确、图样清晰,签字盖章、日期等标示完整齐备,书写材料、装订材料、纸张等都要符合要求。

 

目前,新县所辖17个乡镇191个行政村74510个农户的土地已全部确权完毕,共签订合同74510份,打印证书74510本,已颁发证书72912本,颁证率达97.9%。证书和合同已全部按要求收集整理完毕,并分为综合管理、确权登记、纠纷调处、特殊载体4个类别,按照编码顺序排放。走进县农业局档案室,墙面上挂的《档案室规章制度》《档案室管理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利用制度》很是醒目。工作人员指着一排排摆放整齐的档案盒对记者说:“这是所有的土地确权档案资料,每个农户一卷,每卷中有9个表,包括入户地块调查表、承包经营权公示结果归户表等共计20多页,查找利用起来十分方便。”

 

积极作为 迎难而上 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由于历史原因,该县农户情况和承包地块存在人口变动、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新县农业局在土地确权档案工作中积极作为、勇挑重担,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到位,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在人口信息采集方面,需要对比1998年第二轮土地延包时农户的基础信息情况和2015年土地确权时农户的信息变动情况,并挨家挨户进行确认。因为全县外出务工人员有6万多人,所以,采集、登记、核实每个农户情况十分困难,需要先由村组干部入户了解情况,县农业局再派人逐村逐组逐户进行核实登记。

 

在地块测量确认方面,全县共有耕地42块,面积35.12万亩,从二轮延包到现在,存在人口变动、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县农业局工作人员说:“新县的地块比较复杂,测量地块需要航拍,有时候航拍都看不清,只能实地测量;有的农户地块不集中,且好、中、差地块搭配分配,给测量工作带来了难题。”面对这些难题,张传德说,对航拍地块图像不清晰和农户有疑问的,县农业局组织人员会同乡、村、组工作人员逐村逐组入户进行登记,与农户到地块现场辨别指认,准确界定农户地块四至、面积、类别,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地、人地相符。“仅地块测量这项工作就历时4个月,150多人参与,其中包括测量公司工作人员130人、县农业局工作人员20人,以及部分乡镇村的有关人员。”

 

在合同签订方面,县农业局对于耕地变化小、农户积极性高的村组,优先开展合同签订;对于耕地变化较大、需要村组和农户充分协调的,采取边协商、边确权、边签合同的办法;对争议大、短期内协商难以界定的,采取暂缓确权和签订合同的办法;对于长期外出、实在无法返乡但可委托签字的农户,要求委托人与户主打电话,县农业局留存电话录音,并请户主确认;对于长期外出、不能签字又无法委托签字的农户,暂不签订合同及颁证;对于过年过节务工返乡的农户,采取“一对一”方式现场签合同。张传德说:“与74510户农户签订的合同是土地确权档案的重要部分,全部都要规范整理。尽管难度大、工作量大,但我们依然认认真真,把工作做到位、做到精准。”

 

多方联动 尽心尽责 把好事实事落到农民心坎上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黑公网安备 23010902000175号

【关于本站】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