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档案视角
以新馆建设为契机 开创档案事业新篇章

 

青岛市档案馆位于市北区延吉路148号,建成于1997年,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2008年,在原址扩建了6000余平方米的档案展览中心,总建筑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但尚未达到国家《档案馆建设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等相关规定要求,馆库库容和功能布局已不能满足档案增长和社会服务的要求,也难以实现国家档案局提出的“五位一体”功能。截止到2014年年底,青岛市档案馆馆藏总量达到124万余卷,即使只接收机关文书档案,库容最多仅能满足未来10年左右,而大量散存的工商业档案、事业单位档案、科研档案等尚未接收进馆。青岛市档案馆新馆建设迫在眉睫。

 

紧跟城市空间布局 推进工商档案分馆建设

 

2014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要求“将档案馆建设成为面积达标、功能齐全、安全保密、服务便捷、节能环保”的档案馆。按照国家档案局的要求,青岛市档案局于2014年6月16日以《关于加快推进市档案馆建设的请示》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并提出参照苏州、无锡、常州做法,保留目前的档案馆,作为市级党政机关历史档案的保管基地,另行建设以保管老工商企业档案为主的“青岛工商档案馆”,作为市档案馆分馆,同时作为“青岛工商企业历史展览中心”,展示青岛作为著名工业城市110多年来有代表性企业的产品、生产场景和历史文化,打造新的历史文化景观。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14年9月12日,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厅以《市委常委会议决定事项通知》对工商分馆建设提出了规划。《通知》强调,当前重点统筹规划好市、区(市)两级档案馆建设,按照“全域统筹、三城联动”(以胶州湾为核心,东岸为青岛老城区、西岸为黄岛新区、北岸为红岛经济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尽快完成市档案馆新馆的选址规划,做到国际招标、同步规划、分步实施。青岛老城区以保存人文、历史档案为主,黄岛新区以保存工商企业档案为主,未来红岛经济区以保存海洋档案为主,实现功能互补、相互依托、各具特色、信息共享的都市特色档案服务区,形成档案“三城联动”战略规划。

 

2015年3月11日,时任青岛市委常委、市委办公厅秘书长王鲁明到黄岛区调研工商分馆项目选址情况。2015年5月28日,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关于青岛市档案馆工商分馆项目立项批复的函》,批复了青岛市档案馆工商分馆项目的立项申请,项目选址青岛西海岸黄岛经济区白山路东侧,市、区两级档案馆建设规模为6万平方米。

 

精心设计分馆功能 彰显青岛百年工商特色

 

青岛作为中国近代崛起的城市,从开埠之初便确立了工商业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至21世纪30年代中期,已发展成为以港口贸易和轻工业为主的全国八大城市之一,纺织业总量占全国总量的15%左右,有“上青天”之称。港口贸易额超过广州,位居全国第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岛的橡胶化工、钢铁、机械冶金、家电电子等产业得到发展,工业结构由轻到重,工业门类由少到多,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纺织、机械等产业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位;橡胶工业产值仅次于上海、天津,位居全国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青岛被列为沿海开放城市以来,青岛实施工业企业改革、调整工业布局,引进外资,发展民营经济,全面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工业结构、产业布局更趋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在全国迅速崛起,成为中国最知名的工业“品牌之都”,国家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国家首批“两化融合”实验区,初步实现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制造业的飞跃。2010年,青岛市级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当时全国第九个工业经济跨越1万亿元的城市,在全国工业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当时被誉为“青岛现象”。

 

鉴于青岛工商业110多年的独特发展历程和在国内外的地位,青岛市档案局提出工商分馆要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的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将其打造成具有档案保管功能,以及具有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国内外领先的综合公共文化设施,展示“中国工商名城、中国品牌之都”的风采和文化内涵。工商分馆面向全球开展设计方案海选,来自欧洲、美洲,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外及国内知名设计院所共37家报名,经专家综合评定初步筛选出5家设计院。对于提交的5家作品,市档案局组织由专家、社会各界代表、全市档案系统代表、全局干部职工组成的150人评审团,对项目进行评审排名,最终,德国SBA公司的参赛作品获得一等奖。该设计方案充分利用项目周围自然景观,使建筑融入周边环境。建筑造型和艺术处理上注重庄重的同时,体现时代感和地方特色,以现代建筑语言、装饰风格、信息技术、开放模式来解读城市的百年记忆,蕴涵厚重的历史文化。

 

在功能设计上,青岛市工商分馆着重突出对外服务功能,展览中心和对外服务场所占比超过60%。同时要求动静分开,减少不同人流交叉。档案库房实行大库房管理,机械化运载档案,档案装具全部为智能化密集架。在设施设备配置上,库房全部采用高压细水雾灭火,照明全部为LED灯具,配备现代化智能弱电设备,按照智慧档案馆要求配备信息化设备。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黑公网安备 23010902000175号

【关于本站】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