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档案视角
尊重历史 正本清源 为“十四年抗战”点赞

 

日前,教育部要求把各级各类中小学课程教材中“8年抗战”字样改为“14年抗战”,确保树立并突出“14年抗战”概念,引发了全社会热议。在笔者看来,这一做法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力举措,也为在全社会尤其是广大青年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思想利器,应予以点赞。

 

说起8年抗战,我们很多人耳熟能详,是指自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为止的8年间,中国人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全面抗战;14年抗战则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至1945年取得最后胜利14年间中国军民进行的英勇抗战。中国史学界利用各种档案资料经过多年的研究讨论达成了共识,认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分为前6年的局部抗战和后8年的全国抗战两个阶段,并推出了一批代表性的研究著作,如军事科学院的三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历史教材的修改不仅要有史有据,符合历史的原貌,而且要代表人民的意愿,体现国家的意志和话语权。将史学界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教育界需要国家层面的强力引导。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的历史,14年要贯通下来统一研究”,并要求加强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整合全国学术机构和研究队伍,协调各地党史、军史、档案、政协文史资料、地方志、社科院、高校等部门和机构的力量,扶持民间研究,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国际等领域对抗战进行系统研究。同年9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明确指出:“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教育部提出在教材修改中确立“14年抗战”概念,正是落实党中央有关精神的体现,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力度、深度和广度。

 

确立“14年抗战”的表述,有利于引导青年学生正确把握历史。以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历史教材为例,抗日战争部分侧重反映七七事变以来的中国人民的抗战历史,这样不利于完整呈现中国人民14年抗战的全过程和连贯性。九一八事变是日本长达14年侵华战争的开始,自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相继侵占东三省,建立了伪满洲国;发动一二八事变,大举进攻上海;侵占热河和长城及其以南地区,华北危急。九一八事变也标志着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开始,东北军马占山部、十九路军、第二十九军等奋起反抗,进行了江桥抗战、淞沪抗战、长城抗战等,有效延缓了日军侵华的步伐。可以看出,前6年局部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14年抗战”的表述,是对这一史实的尊重,有利于青年学生正确理解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之间内在的、有机的联系,站在更高的角度获得对中国抗战史的新认知。

 

确立“14年抗战”的表述,有利于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矛盾迅速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1年9月,中国共产党公开发表宣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北;1932年4月,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名义宣布对日战争;1935年8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军队、各界同胞不论过去和现在有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有任何敌对行动,都应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奋斗;1936年12月,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则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对日“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针,不敢对日宣战,反而对中央苏区进行“围剿”。确立“14年抗战”,能够凸显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利于青年学生强化爱党爱国情感,自觉拥护党的领导。

确立“14年抗战”的表述,有利于引导青年学生传承抗战精神。九一八事变后,部分国民党官兵在东北大地、黄浦江两岸和长城南北奋起抗日,洒下了热血、献出了生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30万东北抗日联军在1931年至1937年之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争,赵一曼等英雄长眠在广袤的黑土地。这些英烈身上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确立“14年抗战”,有利于教育青年学生铭记抗日英烈贡献、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确立“14年抗战”的表述,有利于引导青年学生维护世界和平。以九一八事变为标志,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战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至1939年9月战争在欧洲爆发时,中国已独立进行了8年的独立抵抗;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中国独立抗战已持续了10年。中华儿女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前列,在14年的浴血奋战中,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消灭世界法西斯势力、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战争是一面镜子,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到和平的珍贵。确立“14年抗战”,能够完整反映日军长时间侵华的罪行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有利于引导青年学生以史为鉴,自觉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

 

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和见证,发挥着存史育人、传承文明的独特作用。近年来,我国各地档案馆被认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重要指示精神,全国各地档案部门陆续启动了《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编纂工作。各级档案部门立足本职,为全面落实“14年抗战”主动出击,积极行动,一方面,加强同党史、教育等部门的联系和协作,主动配合史学界利用档案史料深入研究14年抗战史;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好档案馆“五位一体”的功能和作用,认真保管、利用和宣传抗日战争档案,举办抗战专题档案展览、出版抗战图书,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和新媒体等渠道,用档案讲好中国抗战故事,将“14年抗战”的表述植根于广大青年学生心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切实起到弘扬抗战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黑公网安备 23010902000175号

【关于本站】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