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档案视角
日军进犯辽东,第一次侵入中国大陆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在丰岛海域偷袭中国运兵船。8月1日,中日同时向对方宣战。源源不断运到朝鲜的日军开始进攻驻朝鲜的清军。入朝清军在提督叶志超统领下,在朝鲜平壤与日军血战,由于决策失误,终致平壤失陷。失败后,清军向北溃逃,到达朝鲜安州、定州,皆弃而不守,狂奔500里,直抵鸭绿江南岸的朝鲜义州。9月26日,清军全部退回鸭绿江北岸。

 

清政府紧急构筑鸭绿江防线

 

当叶志超等在朝鲜败退时,为防止日军进攻中国本土,清政府紧急调兵遣将,布置鸭绿江防线。9月20日,光绪帝发布上谕,任命驻守旅顺的四川提督宋庆为帮办北洋军务,率所部毅军前往九连城,与刘盛休的铭军及从朝鲜撤回的清军共同构筑鸭绿江防线。又命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等率所部镇边军驰赴九连城防御,并派官员紧急招募新营,陆续进发。

 

10月1日,光绪帝发布上谕:除依克唐阿一军外,所有北洋派赴朝鲜各军及奉省派往东边各营,均归宋庆节制。于是,宋庆和依克唐阿成为守卫鸭绿江防线的两位最高将领。此时,驻守在鸭绿江防线的清军有:铭军、毅军、盛军、奉军及靖边军、芦榆防军、仁字虎勇、盛字练军及吉字练军、齐字练军和依克唐阿直接统率的镇边军,总计近3万人。无论是兵力还是武器装备,中日双方基本不相上下。但是,清军防线过长,兵力分散;自平壤溃败后,士气低落,伤病也较多;清军分为左右两翼,右翼由宋庆指挥,左翼归依克唐阿统领,两位主将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将,但此前二人接触很少,所以意见经常不一;其余将领平时各驻一地,互不隶属,所以宋庆“虽负节制诸军名,各军实阴不受部勒”;更重要的是,清军的作战方法始终跳不出株守待敌、被动防御的窠臼。

 

日军第一次侵入中国大陆

 

10月22日,日军第一军司令官山县有朋进驻鸭绿江南岸的义州。

 

义州与九连城隔江相望,登上山顶,清军营寨尽收眼底。历史上日军从未到达朝鲜北部。明万历年间,日本权臣丰臣秀吉曾统领日本军队占领平壤,得意之余,进而谋划第二年打进中国,并攻占北京,迁日本国都于此,将其周围十县“贡圣上(天皇)御用”。但不久他就被中朝联军赶出朝鲜。此时,山县有朋不仅实现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饮马于鸭绿江”的梦想,而且还准备踏上中国本土。

 

10月24日上午11时半,日军开始向安平河口泅水过江,清军竟毫无察觉。日军很快占领了清军在安平河口的两座炮垒,将战火烧到了中国的土地上。

 

这是历史上日军第一次攻入中国大陆。

 

25日凌晨,日军连夜从搭设地浮桥上过鸭绿江,当时晓雾浮江,直到日军通过浮桥登上沙滩后,清军才察觉,并开炮阻击。日军上岸后,立即扑向虎山的清军阵地。守卫虎山的总兵马金叙、聂士成率部奋勇还击,随着日军全部过江,清军逐渐被日军分割,各自为战,不得不放弃虎山。其他清军闻听虎山失陷,纷纷不战而逃。

 

26日黎明,日军炮轰九连城,但发现城内毫无反应,原来清军早已在夜间弃城而逃。随后,日军又不费一兵一卒占领了安东(今丹东)。不到3天的时间,近3万重兵驻守的鸭绿江防线全线崩溃。

 

日军兵分两路,分别向辽阳、奉天方向进攻。清军紧急构筑第二道防线。因旅顺告急,宋庆奉命回援,留聂士成率军驻守摩天岭。聂士成巧妙地使用疑兵计,使日军不敢贸然攻岭,他牢牢地守住了摩天岭,并与依克唐阿等配合,一战草河口,收复连山关。这是清军第一次收复失地。12月初,聂士成又率军收复分水岭、金家河、草河口,创造了甲午战争期间成功地进行积极防御的第一个范例。从此,中外皆知其名。不久,旅顺失守,京畿门户大开,光绪帝唯恐日军登陆进攻津京,因此任命聂士成为直隶提督,驻防天津。清军在辽东重新转回被动防御。

 

湘军步淮军之后也连遭败北

 

淮军在平壤、辽东连遭失败,损失惨重,光绪帝只得起用湘军出关作战。湘军旧将魏光焘、李光久等接到诏令后募军北上,两江总督刘坤一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关内外防剿各军均归节制”。同时任命湖南巡抚吴大澄和宋庆帮办北洋军务。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黑公网安备 23010902000175号

【关于本站】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