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母亲只有11岁,和那个年代所有11岁的女孩一样,她每天头疼的是数学课的应用题到底要如何解开,放课后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橡皮筋到底要如何才能跳的更高,家里的姐姐妹妹吵吵闹闹的号不得安生,上次橱窗里看到的小花鞋真好看不知道正穿在谁的脚上。那个年代,在母亲的记忆里,是物资匮乏的年代,清晨大人们骑着吱吱扭扭的自行车匆匆忙忙的上班,中午稀稀疏疏的菜市场里回荡着算盘的噼啪作响,傍晚巷子里回荡着孩子们跫然无序的脚步声,但这些都比不过母亲的宝贝,那是她专属的宝贝箱。
我也是刚刚晓得母亲有这样一个宝贝箱,那是母亲为我拾到嫁妆的时候翻出来的,有日子没用过了,连她自己都有些忘了箱子的存在。打开箱子,放在最上面的是烫了金字红底绸缎面的结婚证,样式很像现在的荣誉证书,翻开只一页,名字和日期都是手写的,结婚证照是黑白的。照片里的妈妈、爸爸都很年轻,脸上挂着幸福又稍显拘谨的微笑,妈妈说在那个年代结婚不仅要体检,还要单位给出介绍信,当时登记所在的街道办事处如今已经没有了,她曾经路过过那,只是那里早已焕然一新,旧平房变成了高层住宅楼,远远看过去鳞次栉比、气派得很,和记忆里小小的街道办事处可谓是天差地别。我告诉母亲,如今结婚登记,再也不是靠工作人员手写,除了申请人填写的登记表之外,所有的程序都是通过电脑来完成,每一件婚姻登记材料在移交到档案部门后都会进行电子扫描,这样再次利用、查询的时候,就不需要从成千上万的材料中去翻找,只需要通过系统检索就可直接调取利用了,这种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模式,可大大方便我们的生活,提高办事效率。母亲笑笑说她听不太懂这些专有名词,但可以感受到办事越来越便利了。
结婚证下面的是一张泛白的车票,那是京九铁路中菏泽至北京的车票。妈妈的老家是山东菏泽,那时候菏泽的农民们日子过得紧巴,虽然一直勤快劳作,但由于道路不畅通,农作物就算烂到地里也卖不出去,一直到1996年9月京九铁路全线通车,才真正打通了菏泽的“任督二脉”,铁路开通的那天热闹非凡,老人们一辈子没见过铁路,让家人推着地排车也要赶到现场摸一下铁轨。妈妈说她小时候觉得坐车是个麻烦事,600多公里的路程要坐近10个小时,早早的坐车往往晚上才能到站,就觉得这一路走走停停,吱吱扭扭很是累人。再看看现在,慢悠悠的绿皮火车早已被淘汰,现如今横跨半个中国也不过一个白天的时间,可谓是“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
从烫金结婚证到旧版火车票,从庆祝港澳回归发行的纪念邮票到2008年奥运会纪念币,妈妈保存着四十几年的美好记忆,它们是那样的鲜活如初,见证着一个女孩变成少女,再从少女成长为妇人,更见证着生活的沧海桑田,变化之大。
这小小的箱子,承载着家庭的记忆,生活的变迁,我更相信在未来的十年,四十年里,它会越来越丰富,家庭档案的一隅,折射出四十年的光辉历程。藏在盒子的岁月没有人会忘记,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像我一样,在一个恰当的时候寻回这些记忆,感受更多美好。
(注:此文荣获2018年黑龙江省档案局组织的“档案见证改革开放”征文活动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