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兰台文苑
中国梦不遥远

 

                                                         市档案局档案管理处  王莉敏

 

在党校学习期间,阅读了给每一位学员发的参考书,其中一本《中国梦不遥远》的书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它用九个章节回答和诠释了为什么新中国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我们这个民族是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中国能否在本世纪的前20年获得战略主动,并在21世纪中叶进入中华民族新的盛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读后发人深省,叫人深思,催人奋进。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3月17日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释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深刻揭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走好中国道路注入了强大正能量。“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依靠,13亿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满怀信心走好这条道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就必定能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把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送达梦想的彼岸,让每个人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历史逻辑中梦想成真。“中国梦”既是一个梦想,又是关乎人们尚未实现但又在努力争取实现的事情,并由此催生出了我们强烈的奋斗动机和动力。实现这个梦想,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努力。“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梦想之旅,从来就不是一路坦途,一帆风顺。梦想之路越切近,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一点儿也不比不发展的时候少,解决难度更有甚于前。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需要我们满怀信心,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沿着中国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精神的力量源于信仰的忠诚。弘扬中国精神,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时代赋予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的时代旗帜,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民族灵魂。精神的力量源于实践的砥砺,精神的本质和生命力也在于它的实践特征。弘扬中国精神,必须更加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以改革创新精神和办法,解决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和问题,以更大勇气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更加自觉地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大创新驱动发展力度上来,不断为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让“中国梦”乘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展翅飞翔。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肩负的历史使命。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前仆后继、上下求索,却始终没有找到一条光明之路。从登上历史舞台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勇敢担当起这一使命,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回望历史,找到这条正确道路,极为艰辛、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道路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极大地增强了13亿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站在过去与未来的梦想交汇点上,亿万人民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更加坚定。正是这条道路,把中国送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连续30多年保持近10%的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30倍以上;正是这条道路,让我们十年间构筑起一些西方国家近百年才完成的基本社保网,不到20年里就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超过70%的贡献,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切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就连“历史终结论”者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经济令人惊异的快速发展体现了中国模式的有效性,人类思想宝库需为中国留有一席之地。中华民族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黑公网安备 23010902000175号

【关于本站】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