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哈埠风貌 >>哈尔滨之最
最早的大规模考古发掘

哈尔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古发掘,是本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以后,由日本人在顾乡屯进行的。

1933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工学理学博士德永重康,受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之命,组成了一个“第一次满蒙学术调查研究团”到中国来,为的是极度利用我国东北的地下资源,进行所谓的基础科学探险。考古是他们“探险”的项目之一。

1933年6月15日开始,由德永重康、直良信夫负责,雇佣白俄人夫250名进行发掘。他们选择顾乡屯帝亩桥温泉河上流两岸低湿地带,掘开60个沟,发掘了两个星期,挖到了一些古生物化石和人类遗品,其中包括5件石器、50件骨器、3件角器。

1934年,又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挖掘。这一年6月19日至8月3日。工作了48天。除了雨天、野外调查、室内研究或标本整理等用去一些时日外,纯发掘27天。这一次规模更大,动用警备人员410名,使用白俄人夫810名,发掘23处,这一次收获丰富,获得大量古生物化石,一批文化遗物,其中包括石器9件,石屑10件,骨器167件,角器1件,牙器11件,还有许多木炭。他们整理包装,回日本分头研究,后来以《满洲帝国吉林省顾乡屯第一回发掘物研究报文》、《满洲帝国吉林省顾乡屯发掘之古人类遗品》、《满洲帝国哈尔滨郊外顾乡屯发掘之古生物》等为书名,作为第一次满蒙学术调查研究团报告,由德永重康、直良信夫署名,分别于1934年、1936年和1939年精装出版。

此后,1937年远藤隆次等人也来顾乡屯作过考古发掘,但其规模没有超过德永重康和直良信夫干的那一次。日本人组织的大规模考古发掘,使顾乡屯遗址早已闻名于世。但由于后来参加顾乡屯发掘的许多科学工作者,对埋葬化石和文化遗物的地层看法不一,互相争论不休,我国科学工作者对此也有争论,致使这里出土的化石和文物的科学意义受到影响。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黑公网安备 23010902000175号

【关于本站】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