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哈埠史话
陈为人创建中共哈尔滨组的二三事

                                        

他在哈尔滨创建了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的组织——中共哈尔滨组;

他是第一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

他开启了哈尔滨国人办报增设副刊的先河;他以哈创立《晨光报》记者身份,传播新文化、新思想;

他创办的哈尔滨国人第一家哈尔滨通讯社,既是党的宣传阵地,又是党的组织建设基地;

他创办的东三省哈尔滨青年学院,成为培养青年革命者的摇篮;

他被中国档案界誉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档案馆”馆长;

他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共哈尔滨组创始人之一、革命英烈——陈为人。

 

陈为人(1899.9.26——1937.3.13),湖南省江华县人。原名陈蔚英,曾用名陈洪涛、张道立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中共山东党组织创始人之一,中共北方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曾在苏联莫斯科劳动大学学习。中共哈尔滨组创始人之一,第一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等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十分重视在东北地区建立党的工作组织。因为东北地区尤其是哈尔滨,是中共人员和向往进步青年赴苏俄的必经之地,打通这条国际通道非常重要。东北的工业比较发达,是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基地之一,特别是中东铁路这个特殊的条件,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工人的觉悟较高。东北一直是沙俄和日本的势力争夺之地。且中国的民族工商业正在逐步崛起,在这种国内外斗争复杂的环境下,饱受剥削、压迫和奴役的劳苦大众,迫切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起来,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奴役的斗争。同时,共产国际也十分重视中国东北地区的革命工作,因为这一时期白俄的残余势力还盘踞在北满,日本还控制着南满,这不仅是对苏俄新政权的威胁,也是中国革命的障碍。

 

1923年3月,中国北京区执委负责人李大钊派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共产党员陈为人、李震瀛①到哈尔滨筹建党团工作。陈为人、李震瀛来到哈尔滨后,分别化名陈涛和骆森,以进步青年韩迭声②创办的哈尔滨《晨光报》记者身份为掩护,常在《晨光报》显著位置上,反映民众的心声,宣传救国、反帝、反封建军阀、反列强侵占东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为加强报道的针对性和战斗性,唤起民众的觉醒。如在《日领事不顾信义》一文中,揭露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左手亲善,右手拿着杀人刀”的卑鄙、无耻的行径。陈为人等还在《晨光报》的副刊《艺林》发表反映新文化、新思想的作品,给人耳目一新、独树一帜的新颖内容,深受青年人的喜爱。尤其是“公开讨论”专栏,首开哈尔滨国人办报纸副刊之先河。《晨光报》一时成为哈尔滨销量第一的报纸。《晨光报》激进思想,引起日本驻哈机构和中国地方当局的弹压。为此,陈为人、李震瀛和社长韩迭声退出晨光报社。

 

为了建立共产党人掌握、控制的舆论宣传阵地,经陈为人、李震瀛和韩迭声的积极努力,在哈尔滨无线电台代理台长刘瀚的全力帮助下,创办了哈尔滨国人第一家通讯社。9月16日,哈尔滨通讯社在道里中国十四道街(现西十四道街)正式成立。陈为人亲自起草通讯社的成立公告、通讯简章、办事细则和社员规定等相关文件。哈尔滨通讯社社长韩迭声、编辑主任陈为人、新闻主任李震瀛、丛刊主任吴春雷③(时任哈尔滨《东三省商报》总编辑)。通讯社以“宣传消息,介绍文化,拥护舆论,编纂各项统计调查为宗旨”。哈尔滨通讯社与东北三省无线电台合作,利用现代技术收发新闻稿,这在当时国内各报界是少有的。电台发出的稿件均由通讯社提供,电台收到的日、俄、英等国新闻稿,大部分由陈为人、李震瀛译成中文,并巧妙地加以改编,然后传送到本埠的各报刊、电台使用。陈为人还经常深入各地和机关团体进行采访,编写了许多反映劳动人民苦难生活和遭遇的文章,特别是揭露日本帝国主义阴谋侵占东三省的文章。这一时期哈尔滨通讯社既是党的宣传阵地,又是党的组织建设基地。哈尔滨通讯社吸引、团结了许多进步青年,在召开纪念推倒清朝政府12周年大会,邀请商、学、报界进步人士一百余人参加“讨论维国大计”。对此,《滨江午报》以《爱国志士同聚一堂》为题专文评论,文章说“真没想到,我们这个偏僻边陲、北塞草地哈尔滨,竟有这么多爱国志士,所经发的维国清议,莫不关于切肤之痛,甚至悲愤交加,痛哭流涕,若非具有国家的观念,焉能如此之感叹呢!是所到会的,大半系少年英俊,学问见解奇妙新颖,犹如一般虎豹蛟龙,有日若得林泉相助,料必籍以风云而腾,那时寰球大局不能勘定,我不信也!”

 

为了更广泛传播马列主义,培养进步青年,11月中旬陈为人在道里外国二道街创办了东三省哈尔滨青年学校,在奉天(沈阳)、长春等地设有分校。学院设有政治、经济、文学、哲学、社会学、实业、法律、俄文和英文等科。不识字者可以参加文盲班,识字者可选所需学科深造。陈为人等亲自授课,因课程内容新颖,实用性强,参加学习的青年人数日渐增多。学院还出版《青年》半月刊,并成立学习研究会,分“政治经济”和“实业”两个组,各组学术研究和公开演讲常常在星期日举行。这个研究会,不仅讨论中国革命问题,国际、国内形式问题,深入研究马列主义思想理论;而且也为青年运动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很多青年从这里走上革命道路。随着学院知名度的提升,引起哈尔滨地方当局的注意,派特务到学院监视和捣乱,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学院被迫停办。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黑公网安备 23010902000175号

【关于本站】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