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在哈尔滨冰灯游园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个以冰雪为载体的地方性节庆活动,创办于1985年,初名哈尔滨冰雪节,2001年,从第17届冰雪节开始,节庆活动提档升级,哈尔滨冰雪节更名为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并沿用至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世界上活动时间最长的冰雪节,它只有开幕式——每年的1月5日,没有闭幕式,最初规定为期一个月,事实上,前一年年底节庆活动便已开始,一直持续到次年2月底冰雪开始消融活动结束为止,历时近3个月。
举办哈尔滨冰雪节的设想最初产生于1983年10月,方案得以实施于1985年1月5日。20世纪80年代初,哈尔滨冰灯已经闻名遐迩、蜚声中外,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观者如云,群众性冰雕比赛活动、冰雪体育活动和冰雪游乐活动也蓬勃发展起来。时任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处副处长的邹得鲤在接待来哈观赏冰灯的港、澳、台同胞过程中,发现他们不仅爱哈尔滨的冰灯,而且也爱哈尔滨的白雪,由此产生了举办“‘哈尔滨之冬’冰雪节”的设想,1983年10月,他在《关于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的意见》中发出首倡:“要进一步开发我市具有北国风光特色的观光旅游项目,冰灯雪景、冰上活动要有新内容、新发展,建议把冰灯游园会办成具有国际性的哈尔滨之冬冰雪节,以吸引更多海内外游人”,中共哈尔滨市委同意并向全市批转了这个《意见》。
1984年7月,在市委宣传部于为部长的支持下,由邹得鲤执笔向市委呈报《关于举办哈尔滨之冬冰雪节的建议方案》。在这份2000多字的可操作方案中,提出了关于节日名称、活动内容、组织领导、经费来源等最初设想。时任哈尔滨市委书记王钊批示:“此建议似可行,请姚伟声同志(时任市委秘书长)转告市政府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
当时办冰雪节在全国尚属新生事物,各方面意见难于统一,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就设想举办冰雪节写出专题报告,请示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最终得到时任省委书记李力安的支持。12月20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多家媒体从在哈尔滨宾馆(现马迭尔宾馆)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1985年开始,每年1月5日为哈尔滨冰雪节,1月为冰雪节活动月。
首届冰雪节期间,原有的一些冰雪活动项目,如在兆麟公园举办的第十一届冰灯游园会,第四届群众冰雕比赛、第二届国际冰雕表演,江上冰雪体育乐园的坐冰帆、打冰尜、打冰橇、打滑梯、划冰舢板等游艺项目和冬泳表演等都提高了水平。此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活动内容,如首届冰上集体婚礼,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和开封四城市首届北国冬泳比赛,首届冰雪运动会,首届冰雪节科技成果、产品交易会等。
首届冰雪节尽管准备仓促,却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据统计,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共接待国内外游人200多万人次,其中,24个国家和港澳地区的游客1.2万人次,比上一年同期增加60%,旅游外汇收入比上一年增加84.5%。首届冰雪节科技成果、产品交易会历时4天,全国20多个省市近万人参加,成交160多项,交易额近200万元。国内外50多家新闻单位刊发反映哈尔滨冰雪节的新闻500多条(幅)。
时至今日,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已经发展成为与日本的札幌雪节、加拿大的魁北克冬季狂欢节和渥太华冬乐节齐名的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
(哈尔滨市档案局宣传编研处 胡珀)
|